首页
>
健康观察
>
前沿资讯
>
正文

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促进全面健康

作者:刘鸿雁 时间:2021-05-14



自70年代以来,中国的避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70年代中期的避孕率仅为30.8%,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。80年代中期开始上升到66.7%,90年代以后一直在80%以上,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。中国的避孕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绝育的构成越来越低,宫内节育器从90年代中期略有下降,之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并保持在50%左右的稳定状态。避孕套构成则从90年代初的不到5%,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状态,进入21世纪以后其构成开始逐渐上升,近几年上升的速度很快,2016年已达16.2%,是21世纪初的两倍多。避孕套过于快速的上升,说明知情选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了问题,可能很多并不是在知情基础上所作出的选择。

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求从1988年的不到3%,到1992年的3.68%,1997年和2001年2%左右,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。但2017年迅速上升,已经达到8.7%,开始向世界同期12%的水平靠近。生育政策调整后出现未满足需求迅速提升提示我们,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
70年代中国的人工流产数量大约在每年50多万左右的水平;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,最高年份超过140万;90年代以后开始下降(该期数据的准确性尚需深入分析);2014年生育政策调整以来,中国的育龄妇女数下降,但人工流产数量依然保持在900万左右的较高水平。同时,人工流产率、人工流产比两个指标也在生育政策调整后停止下降趋势,转为上升。重复人工流产、未婚人群的人工流产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。

2013年底单独两孩政策和2015年底全面两孩政策的相继出台,使中国的生育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,带来了生殖健康/计划生育工作的五个转变:一是工作目标从控制人口为主到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转变;二是工作形式从强化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;三是工作理念从以管理者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;四是目标人群从更加关注育龄人群向全人群、全生命周期转变;五是工作内容从关注避孕节育服务为主向关注生殖健康方面转变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随着性活动年龄提前,生育孩子数量减少,人们面临生育期短,但需要避孕时期延长的局面,计划生育需求不但没有减弱,且依然非常巨大。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健康中国行动中,满足人们的避孕需求,促进国民的生殖健康水平,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。

来源:《人口与健康》第03期


相关推荐